搜尋此網誌

2011年7月5日 星期二

認識轉化


轉化的內涵與路徑

記得多年前旅居加拿大的時候,有一次與一位教會領袖談到台灣教會的情況,對談當中這位弟兄不斷提到教會需要轉化,突然,我脫口而出:「你要弟兄姐妹們轉到哪裡去?」頓時,我們一陣沉默,根據個人的觀察,最近這幾年,〈轉化〉似乎已經成為教會口號,甚至幾乎到了濫用的地步了。就好像聖經上說的沒有雨的雲彩、沒有果子的樹( 1213)一樣。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二:1, 我們對〈轉化〉的內涵沒有充分或正確的認識;2,〈轉化〉是個top-down的過程,也就是說轉化應該從領袖開始,否則,轉化只會是曇花一現般的激情。我們就先從認識個人轉化開始:
巴刻(J. I. Packer)曾說:「基督教信仰就是上帝藉著耶穌基督轉化我們生命的歷程。」雖然〈轉化〉一詞沒有出現在聖經裡,但轉化的觀念卻是貫穿整本聖經的主軸。上帝藉著創造,將世界從空虛混沌、淵面黑暗的狀態,轉化成一個有光、有四季、有動植物、充滿生機,且在秩序中運作的有機體。自從亞當、夏娃犯罪以來,整個世界就進入了一種墮落的景況,也可以說是又回到空虛渾沌的狀態──遠離神、悖逆神、抵擋神(40:17;羅1:21),而神發明救恩就是為了人的轉化。神的永生計畫,就是藉著祂的話語以及聖靈的工作,將人類帶回祂起初所創造的模樣(參弗四2224)
所以,「個人轉化」的意義可以說是:一個人思維模式的解構(deconstruct)與建構(construct),也就是一般所謂的思維轉換(Paradigm Shift)。根據牛津大學教授Zohar的說法,思維轉換是一種根本性的改變(A Fundamental Change)她解釋: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指的是:1.深植在潛意識下的假設與價值觀;2.對周遭事物的看法及立場;3.們藉以設定期望值、界定問題與採取行動的思考平台。所以,Zohar認為,從人的角度來看,思維轉換是幾乎不可能的,因為每個人都是在一個既有的思想平台上來思考、發展,從舊有平台的解構到新思維的建構之間,會經過一個真空,因而有一種無以為繼的恐懼,進而拒絕或無法改變。唯一可能的,就是聖經所說的:「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,仍舊是一粒;若是死了,就結出許多子粒來(約十二24)。」所以Zohar才會說:「在西方文化裡,轉化最核心的例子,就是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。」簡單地說,轉化的定義應該就是「生命的改變」:「若有人在基督裏,他就是新造的人,舊事已過,都變成新的了(林後5:17)。」

從聖經看轉化

聖經中,最接近「轉化」的字應該是在哥林多後書三章18節:「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,好像從鏡子裏返照,就變成主的形狀,榮上加榮,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。」中的「變成」,以及羅馬書十二章2節:「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,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、純全、可喜悅的旨意。」的「變化」,而這「變成」與「變化」,在希臘原文是同樣的字(μεταμορφουσθε),也就是英文的「Metamorphose」──即蛻變、變形、質變、完全變化,就像生物學中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。
聖經中有許多轉化的例子:摩西從一個莽撞的殺人犯轉化成為一個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、為人卻又極其謙和的領袖;基甸從膽怯、心中充滿懷疑的私生子轉化成為大能、潰敵的勇士,其它還有先知以賽亞、耶利米、以西結,使徒彼得…等許多的例子。從這些人物的身上,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上帝在人生命施行轉化的路徑(A Transformation Map):當一個人與神有了神聖的相遇(遇見神),內心一定會產生改變,繼而執行神賦予他的使命,並且服事整個世代。
最典型生命轉化的例子是使徒保羅,大馬色的經歷之前,他以替天行道的護教者自居,為神大發熱心:「我第八天受割禮;我是以色列族、便雅憫支派的人,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。就律法說,我是法利賽人;就熱心說,我是逼迫教會的;就律法上的義說,我是無可指摘的(3:56)。」但是,在他遇見神之後,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謙卑、甘願為他原先所逼迫的人捨命的殉道者(提前1:1316),維真神學院的新約教授RikkWatts相信掃羅在大馬色遇見神之後,是到西乃山去(參加1:17),在那裡,他的思維架構經過一個徹底的解構與全新的建構,對神的救恩與永恆計畫有了一個嶄新的詮釋。更重要的是,這個摧毀性的轉變,不但使保羅一生的服事觀完全改變,更使保羅在神普世宣教計畫中,成為極為關鍵的器皿。

個人轉化的三個層面

從保羅的改變可以看出,轉化是一個人的生命經由一個強大的震撼力引發,導致在三方面的改變:1.思維模式的徹底改變,包括認知、價值觀、世界觀;2.由內而外導致行為的改變;3.新的目標與優先次序。

一、價值觀與世界觀
「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,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。不但如此,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,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。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,看作糞土,為要得著基督(3:78)。」保羅陳述自己信主之後價值觀的改變,作為他的信仰告白。價值觀的改變,是基督徒生命轉化必然的結果,而轉化的結果,也必然為我們的人際關係、家庭、職場、生涯規畫……等生活的各個層面帶來蛻變。稅吏撒該本是一個橫徵暴利、貪贓枉法的稅務官,當他的生命遇見耶穌之後,他的身分並沒有改變,然而,他卻變成了一個誠實正直的稅務官(19:8)
所謂世界觀,是我們對世界的評量與態度,指的是宏觀(Macro)角度的認知(perception)與解讀(interpretation),這包括: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與我們對周遭所發生的事物的理解與回應,以及我們界定問題的方式。路益師(C.S.Lewis)曾這樣描述浸禮:「受洗就好像一個人跳進水裡,穿過水底的一個隧道,以為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界。只不過當他從水中上來、進入這個他自以為的新世界時,才發現其實他仍然在舊的世界裡,不同的是他有了新的眼光、能夠以新的價值觀來面對這個舊的世界。」正如聖經說:「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,不要思念地上的事(西三2)。」「因這十字架,就我而論,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;就世界而論,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(參加六14)。」

二、行為
所以我說,且在主裏確實地說,你們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行事。他們心地昏昧,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,都因自己無知,心裏剛硬;良心既然喪盡,就放縱私慾,貪行種種的污穢。你們學了基督,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們聽過祂的道,領了祂的教,學了祂的真理,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,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;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,並且穿上新人;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,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(弗三1724)」生命的轉化是一個漸進、由內而外的改變過程。「惡人當離棄自己的道路;不義的人當除掉自己的意念。歸向耶和華,耶和華就必憐恤他;當歸向我們的神,因為神必廣行赦免(賽五十五7)。」

三、新的目標與優先次序
「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,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(太六33)。」;「我卻不以性命為念,也不看為寶貴,只要行完我的路程,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,證明神恩惠的福音(徒廿24)。」在每天的生活裡,無論是家庭、職場或教會,我們都會面對一個又一個的選擇,經過聖靈轉化的生命,會以永恆的角度、國度的遠光,去看待每一個情況,而照著神的心意作每一個決定。

轉化的過程與要件
耶穌說:「新酒不能裝在舊皮袋裡。」然而,這新、舊之間的轉化是需要一個解構與建構的過程,也就是神藉著先知耶利米說的,先要有拔出、拆毀、傾覆,然後才會有建立、栽植的工作(參耶一10)。維真神學院教授畢德生(Eugene Peterson)在他的著作《Eat This Book》談到,我們的生命乃至於每天的生活,常是受到他稱之為「自我三位一體」的慾望、需要與感覺驅使(I Want, I Need, I Feel),根據畢德生的觀察,有越來越多的基督徒,讓這「自我三位一體」取代了聖潔的三位一體(聖父、聖子、聖靈)。畢德生認為,基督徒靈命的養成(The Formation of Christian Spirituality)乃是:1.讓神藉著聖靈、使神的話語成為我們生命的內涵;2.藉著效法基督,讓神的話語建構、塑造我們的生命;3.讓聖靈引導我們每天的生活,活出神的話語。因此,「神的話語」、「效法耶穌」、「聖靈的工作」,就成為我們生命轉化的要件了。

轉化的路徑(Transformation Map)
      轉化從領袖開始!耶穌對法利賽人與文士的責備並非他們的教導錯誤(太23:2、3),而是這些教會領袖光說不練: 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,擱在人的肩上,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(23:4)。』尼希米是個轉化領袖,當時的百姓的確回應尼希米的呼召,但是修造城牆的工程差點就成為一時的激情,問題就發生在領袖層(5:1-8)。尼希米能夠扭轉局勢在於他有個轉化的團隊,十二年之久,他與他的弟兄沒有吃省長的俸祿(5:14),經過轉化的價值觀使尼希米成功地挑戰當時的領袖階級,進而化解一個組織信任(Organizational Trust)的危機。組織學者們告訴我們:一個成功的組織變革、轉化,絕大多數都是從一個正直、勇氣過人的領袖開始的。唯有經歷轉化的教會領袖,方能激勵弟兄姊妹擁抱轉化;一群生命經過轉化、更新的弟兄姊妹一定會帶來教會的轉化;一個轉化的教會,一定能夠發揮影響力,照著神的心意,對這個社會發聲,進而服事這個世代,激發社會甚至國家的轉化。

沒有留言: